{轉} 關於尊重設計的一篇文章,相互尊重才有機會互利
{轉} 關於尊重設計的一篇文章
朋友開飯店,你吃飯他收錢,大家覺得理所當然。
朋友開文具店,買文具他收錢,大家覺得理所當然。
朋友開服裝店,買衣服他收錢,大家覺得理所當然。
朋友做設計,收錢,大家會覺得“這個朋友怎麼那麼吝嗇”
飯店打折,大家說:“這個朋友真好”
文具打折,大家說:“這個朋友真大方”
服裝打折,大家說:“這個是真夠朋 友”
設計打折,大家會覺得“這個朋友有點小氣”
飯店說: “以後來我這吃飯,全免費!”大家說:“不行!你是做生意的”
文具說:“以後來我這買文具,隨便拿!”大家說:“不行!不合情理 的”
服裝說:“以後來我服裝店,全部任穿!”大家說:“不行!哪好意思啊”
設計師:“以後有什麼設計就找我 幫手!”大家說:“好的,謝謝啦!”
大家看到物質,看到飯菜,看到文具,看到服裝,認為這些都是要錢購買的。
但有一種行業,大家都看不到它的物質與勞動,就是設計。
當大家看到一張紙,印 著一個LOGO時,便認為這只是一張有圖案的紙。
其實,設計師的那張紙,就是飯菜,就是文具,就是服裝,就是生存的手段。
飯店靠飯菜為生。
文具店靠文具為生。
服裝店靠服裝為生。
同樣,設計師就是靠設計為生。
當 大家吃了飯,買的東西,穿了衣服時,便大大方方的付款。
當大家讓朋友做設計的時候,卻只是說“很簡單的,隨便弄一下就行了,很快 的”
我不想告訴你們,設計師們已經聽了上萬個朋友說同樣的這句話。
現實上,設計師的這“隨便弄一下”,卻是 更比那碟飯菜,那支筆,那件衣服,
來的更苦更累。出賣的不是那幾元的成本,而是是精力,是健康,是體力,
是 腦力,是消耗生命。只是設計師都躲在深夜的房間裡付出,大家都看不到,
到大家看到的時候,就成了大家認為的幾個色塊而已。
設計師很善良,不敢跟大家說“不”,因為說了“不”,就成了吝嗇的人。
設計師很善良,幾秒鐘的“沒問題”,換來識幾個晝夜的通宵生命 消耗。
設計師很善良,什麼都答應大家,因為你們是我們的好朋友。
所以,希望你們也要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轉貼這篇文章是希望能改變一下大家對美工或是設計工作的認知
設計最早被人說是美工,早一輩的人都認為只有不會念書的人才會去畫畫做學徒
隨著時代的變遷,無論小攤販到跨國企業都開始注重設計這東西
當年報考獨招的美工學校時,錄取率只有2成,幾乎跟公立學校一樣
那時設計人很少,資源有限,大家都是拿著畫筆穩紮的畫,都是硬底子
相對的待遇也比較好
到了現在,隨著設計產業的興盛,學設計的人越來越多
加上電腦的進步,設計軟體的越來越間單,網路的資源越來越多
即使不是科班的學生,透過電腦都可以自己做出一張海報
當從事設計的人越來越多,市場的價錢也隨著波動
以前一張海報可以喊到快萬,現在500塊也有人要做
除了競爭變多之外,還有軟體的進步
一個熟練的設計師以前製作一張稿子要半天到1天
現在透過電腦幾個指定或動作,時間縮短很多
像文中提到的飯店、文具、衣服都是有形的物體,成本都看得到
而我們做設計的成本往往都是無形的
不只是在學習方面所耗費的金錢,還要時間,平常還要勤於逛設計展、買書、買器材、買軟體、買圖庫
付出的體力與精力,消耗著自己睡眠的時間只是為了讓畫面中不協調的地方更完美
但是往往客戶不見得會領情,一句:”標題再大一點,用紅色”
當下我們苦心經營的畫面佈局,瞬間的毀於一但
對自己的作品很要求的,就全部拿回去再設計
無形的成本就再次的被加重了,而且是無上限的一直加重
雖然最根本的解決之道,無非就是下面兩個:
一是學著說服客戶
說明設計’象徵的含意,分析市場接受度,消費族群的喜好,讓客戶了解你為他付出的成本接受你的作品
二是再更求自己精進
除了加強美感,設計就像修行沒辦法一次到位,但至少要學著很快摸清客戶要的風格與喜好,減少重製的時間,畢竟設計就是為客戶量身訂製,不是自己的喜好決定一切
我很慶幸擁有了一群老客戶,甚至新的客戶也都是他們介紹的,當你的專業變成口碑後,別人才會尊重你的設計
最後勉勵大家:要做就要做到讓別人尊重你的專業,而你的態度就決定了你的專業
介語錄:[雖然低調是美德,但您的專業沒被看到,又該如何得到別人的尊重]
說的真好= =+
謝謝
嗯…….上述的狀況我能理解~
因為我也有類似的經驗!
所以要時時刻刻充實自己
才是王道